Monday, January 14, 2008

經營親愛的兩性關係 

單元二:01/14/2008播出

優質的親密關係是建立在平時生活的時候,因為感情的建立在細節的累積,破壞也是由小地方累積而來。有一次看到一部電影裡的情節,夫妻正在離婚的過程中,他們的兒子正好是青少年情竇初開的時候,和一個女同學很要好,他經常向他父親請教一些男女交往經驗,後來他問他父親,「為什麼你不再愛媽媽了,為什麼妳們要離婚?」

父親說並不是不再愛媽媽了,而是十幾年的婚姻下來,有許多「unsaid small things」,也就是說許多小地方,小情緒,小心結,大家都以為沒關係,沒想到這些都是感情的殺手,會替代了心中的柔情,情人就漸漸變成仇人了。

小事常常是一些彼此比較不同的生活習慣或是個性,對方的不同增加了自己的焦慮,因為「老是惹我生氣」,「我講的都不聽」,「他就不能改改它的脾氣嗎?」「他不能講些讓我開心的話嗎?」「看他那個樣子就很討厭啊」說這些話的時候,情緒已經在那裡了。一位牧師說太太有遲到的習慣,每個星期天要講道的時候,他都很緊張,怕遲到,所以一大早就開始催,每個星期天去教堂前都很不開心,有一天他發現了這樣的狀況實在不好,也無法讓他太太快一點,決定不再念叨了,結果反而發現他不念了,他太太反而快一點了。後來有一次他有事就先走,他太太自己開車去,不但沒遲到,反而早到十幾分鐘,念叨沒有什麼用,只會讓彼此關係緊張,提高焦慮。

我先生沒有關燈的習慣,我從小被訓練要隨手關燈,所以看不慣,講了幾次也改不了,我發現公公婆婆就是不關燈,全家都沒這習慣,所以也不念了,我自己關就是了,這樣持續了幾年,有一天要出門了,臥室燈沒關,我因為穿了鞋了,想想也就算了,結果他反而自己脫了鞋跑去關燈,你默默做出一個慣性,不責備,不念叨,有時候就會變成這個家的新慣性,慢慢對方也就養成了。

這其實也就是一種接受,我們了解對方的慣性,幾十年的習慣不是結婚後因為愛你就改得了的,但是一嘮叨或是埋怨,對方就有許多防禦性,有反感,改變就更難發生,所以在不同的地方,先有接受的態度,情緒放掉之後,就會有空間來想「解決的方法」。不同的地方也許不可能完全變成相同,但是可以怎樣達成一個彼此都比較舒服的平衡點,這才是我們要專注的地方。

譬如說剛剛說的衣服亂丟,有夫妻為了這個要鬧離婚的,因為太太家從小是軍事訓練的,父親是軍人,事事嚴謹,先生卻是非常隨便,東西隨手放,做事隨性,所以從結婚開始就很不和諧,尤其是髒衣服亂丟的習慣,讓太太幾乎抓狂,後來就想了一些解決方法,彼此也就言歸於好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,習慣,個性,但是經營良好的親密關係的確需要一些妥協和改變,重點在於不是爭執誰對誰錯,而是先要有共識願意調整彼此的不同,然後平心靜氣來討論如何調整?如果不是先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,或是自己的方法一定是最好的,在沒有責備的互動過程裡,對方願意配合的意願也一定會增高,在不斷試驗中調整,就不會累積太多的心結了。

行動力:找出一件伴侶令自己很不舒服的習慣,看看是否可以另一種角度來對待,心態改變之後,看看可以怎樣以不同的行動來對待?

Share

No comments: